地热井监测系统是对地热井采水和回灌进行流量、温度、水位(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并对地热站现场环境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的系统。通常由总控中心信息平台、地热自动化监测设备和通信网络构成。总控中心信息平台负责接收、存储、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地热自动化监测设备则负责在地热井现场和取水井、回灌井等位置安装监测装置,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总控中心。
1、系统连接与启动
硬件连接:确保地热井现场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传输设备等硬件设施正确安装且连接稳固。例如,温度传感器要安装在能准确测量地热水温度的位置,水位传感器要放置在合适的水位监测点,并将这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电缆或无线方式连接好;数据传输模块则需与数据采集终端以及远程监控中心的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软件启动:打开监控中心的计算机或服务器,启动地热井监测系统软件。等待软件初始化完成,进入系统的主界面。
2、参数设置
监测参数设定:根据地热井的实际情况和监测需求,在系统中设置需要监测的参数及其阈值。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地热水的温度、流量、水位、压力,以及水泵的状态、电流电压等。比如,对于温度监测,可设置正常的温度范围是80℃-90℃,当温度超出这个范围时触发报警;对于水位监测,设定警戒水位为50米,当水位低于该值时发出预警。
数据采集频率设置:确定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即多久采集一次数据。如果地热井的运行状态较为稳定,可以适当延长采集间隔,如每隔30分钟采集一次;若地热井处于关键运行阶段或需要更精细的监测,可缩短采集间隔,如每隔5分钟甚至更短。
报警设置:除了上述监测参数的阈值报警外,还可以设置报警的方式和接收对象。报警方式可以包括声音报警、弹出窗口提示、短信通知、邮件通知等;接收对象可以是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或邮箱等。
3、实时监测
数据查看:在系统主界面上,实时查看地热井的各项监测数据。数据通常会以数字、图表等形式展示,方便直观地了解地热井的当前运行状态。例如,通过温度趋势图可以观察地热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波动。
视频监控(若有):如果地热井监测系统配备了视频监控功能,可以同时查看地热井现场的实时画面,以便更全面地掌握地热井的运行情况和周边环境。
4、历史数据查询与分析
数据查询:利用系统提供的历史数据查询功能,按照指d的时间范围、监测参数等条件,查询过去一段时间内地热井的监测数据。这有助于了解地热井的运行规律、发现潜在问题以及评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数据分析:对查询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化率等统计指标,绘制各种分析图表,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地热井的运行特性和趋势。例如,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的水位变化数据,预测未来的水位走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5、远程控制(若有)
设备控制:如果地热井监测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地热井的相关设备进行远程操作。例如,当发现地热水温度过高或水位过低时,可以通过系统远程控制地热井水泵的启停,或者调节阀门的开度,以保障地热井的安全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数调整:对于一些可远程调整的监测设备参数,如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采集频率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远程修改和调整。
6、系统维护与管理
定期检查:定期对地热井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传感器的准确性、数据传输设备的稳定性、电源供应是否正常等,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检查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修复软件漏洞。
数据备份:定期对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可以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存储设备或云端存储中,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用户管理:管理系统的用户账号和权限,根据不同用户的职责和需求,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